当异地警察突然上门把家人带走调查,家属的焦虑往往会被放大。跨省抓捕的刑事案件,因涉及管辖权、异地办案流程等问题,比本地案件更复杂 —— 错过黄金救援期(37 天批捕前),可能直接影响案件走向。
异地抓捕后,家属常常 “不知道谁抓的、关在哪、犯了什么事” 。此时需优先确认以下信息:
1. 办案机关与羁押地点
若收到《拘留通知书》,直接查看落款单位(如 “XX 市公安局 XX 区分局”)和羁押看守所(如 “XX 市第一看守所”);
未收到通知书的,家属可以拿着户口本去派出所报失踪查询。
律师帮查,上海有专门的小程序输入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就可以查到拘留的是哪个看守所。
2. 涉嫌罪名
拘留通知书会明确 “涉嫌 XX 罪”;
若未收到通知书,可委托本地律师向办案机关查询(家属直接询问时,办案机关可能因 “案情敏感” 拒绝透露)。
3. 被抓时间与阶段
若被抓不足 24 小时,处于 “传唤阶段”;超过 24 小时未释放,基本已被刑事拘留,需立即启动辩护(黄金期从此时开始计算)。
选择委托本地律师还是异地律师?异地案件的核心争议:是委托 “家人所在地律师” 还是 “办案地律师”?两者各有优劣,需结合案件情况选择:
办案地律师优势
1. 熟悉当地司法流程(如某区检察院批捕尺度);
2. 看守所会见便捷(无需长途奔波);
3. 与办案机关沟通高效。
老家律所:家属沟通方便(面对面交流案情);
弊端就是律师异地沟通成本高(需远程对接),跑公检法沟通也并不是很方便。相对来说收费也不会便宜到哪去。
在这建议90% 的异地案件可优先委托办案地律师 —— 尤其是拘留后 37 天内,律师需要高频会见、随时与办案机关沟通,本地律师更有优势和效率。